全球简讯:济南寄母山护林员:守好一座山 护好一片绿
编者按
(资料图)
新时代,新济南。面临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肩负着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使命,济南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此背景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扎实苦干,正奋力把济南建设得更加富有活力、更加时尚美丽、更加独具魅力。为更好展现济南的山泉湖河城之美、聚焦“强省会”战略中的济南精气神,爱济南客户端特策划推出《一》系列短视频专栏,敬请关注。
视频加载中...春回大地,绿意盎然。济南座座大山焕发出新的生机,迎来美景初绽。每年此时,很多市民都会三三两两进山结伴游玩,或车驰在山间公路上,或漫步林间,心情无比放松。不过,有一群人,却高度绷紧着神经,不停穿梭在山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心灵守护树林,他们就是森林守护者——护林员。
近日,爱济南记者来到钢城区国有寄母山林场,走近可爱的护林员们,倾听他们与大山的故事。
国有寄母山林场始建于1958年5月,东接沂源县,北临博山区、莱芜区。林场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经营面积为48590亩。
国有寄母山林场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经营面积为48590亩。
林场分了六个片区
对于护林员这一群体工作环境、状态如何,到达林场总部后,记者心存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自行驾车跟随前往庵子岭瞭望哨采访,但这一要求,被场长赵明辉拒绝了:“不是小看你的驾驶技术,你是真开不上去,还是坐我们的车吧。”
驾驶员都是车技超群的老司机。
山路十分崎岖,没有山区驾驶经验的司机很难安全平稳驾驶。
等行驶了一段路程,记者确信这是真的。沿着一条柏油前行,拐过几个小山头后,道路突然变窄,变成了三米左右的单车道,并且道路抬起了头,以接近60度的仰角向山头上延伸,走着走着还时不时来个大弯。“我们都在这片待久了,每一条山道、每一处地形,甚至哪儿有坑洼,基本上都一清二楚。这条路不开十趟八趟,一般技术绝对开不上去。”赵明辉说,“这条路是硬化的,相对来说还好一些,有一些路比这更难走。如果晕车,下车肯定会吐。我们的绝大多护林员就是通过这些道路进行巡查,平时还好点。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气,只能谨慎再谨慎。巡山过程中,摔跤、跌倒那是常有的事。每个人身上几乎都多少有点伤。”
巡山护林员在大山之中显得十分渺小。
瞭望哨都是建设在制高点。
不一会工夫,记者一行到达庵子岭瞭望哨,这是一个二层护林房。一层是放工具的地方,二楼是护林员瞭望的地方。此时,58岁的护林员张庆伟正在值班。记者注意到,这个房子不大,但是窗户特别多。“主要是为了观察方便,不过冬天特别冷,呼呼的北风顺着窗缝往里钻。”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他的两只眼睛一边不停地向外面扫来扫去。“我们是长在林中的‘眼睛’,第一要务是及时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有的瞭望哨条件十分艰苦。
护林员两人一组时刻紧盯着林场各个角落。
春秋干燥的季节,每天都绷着弦,一有情况立即上报处置。
高倍望远镜是护林员的武器。
“快看,快看!那边是不是一个火点!”正说着话,张庆伟突然来了一嗓子,把众人吓了一跳。赵明辉立马急了,一把抓起了桌上的望远镜,窜到窗口,向疑似火点看了过去。经过仔细观察,这是一辆汽车反光造成的光点,确认是虚惊一场后,他们才长出了一口气。“我们的工作状态就是这样的,尤其是春秋干燥的季节,每天都绷着弦,一有情况立即上报处置。”赵明辉说。
随着一阵摩托车的马达声,张庆伟的搭档王学新巡山归来了。“白天的时候,瞭望哨会留一个观察,另一名会到片区实地巡查。晚上,两个人一块在哨里值班。但是,时间长了,我们也特别无聊。看一天算是风景,天天看就成寂寞了!我们一般是在山上工作一天两夜,夏天黑天晚还好一些,冬天就难熬了,真是长夜漫漫。万物无声,陪伴我们的只有外面的风了。”
护林员每天的工作少不了骑摩托车巡山。
护林员每天平均要走十几公里,一年要磨破近二十鞋子。
因为常年风吹日晒,两人的皮肤粗糙、黝黑、手上起着厚厚的老茧。不过,他们毫不在乎这些。“我们的家就在附近,从小就与大山、树林为伴,对这片山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每天平均要走十几公里,一年要磨破近二十鞋子。毫不夸张地说,这一片区里的每一棵树我都认识。”王学新说。
护林员整装待发。
护林员都是附近村民,从小就与大山、树林为伴,对这片山有着很深的感情。
防火、防虫、防盗是护林员的职责。
护林员对林场的每一寸土地都非常熟悉。
护林员这份工作枯燥、无聊、与家人聚少离多,没有坚定的信念是不会坚持下来。桃峪片区的沈伟远是林场里最年轻的护林员。见到记者时,他刚把在家带孩子的媳妇哄好。“我们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怕家里人有意见。”沈伟远说,“现在我是三个孩子的父亲了,最大的上初中,最小的才几个月大。因为我常年在山中工作,一年在家待不了多久。媳妇一个人在家既当爹又当妈,有时难免心情急躁。这时,我只能千方百计地赔礼道歉。前几天,和我说气话‘如果再不回家,就离婚’。”
沈伟远说,他是2012年左右到的林场,当时一起来的有三十个人左右,都是大小伙子,可是一两年后,都辞职走了。看着小伙伴一个个离开,他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正不正确。“当时收入不高,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难找媳妇。你想想,谁舍得把女儿嫁给一个隔三差五往山沟里钻的护林员。媒人一介绍,人家连面都不见。不过,我也就是幸亏遇到了一个懂我、支持我的媳妇。要不然,到现在我可能还在打光棍。”沈伟远笑着说。
夜幕降临,护林员需要一小时一汇报。
眼神里最盼望的就是林场平安无事。
站在二楼的大平台上,万家灯火星星点点。在沈伟远的眼中,这就是最美的风景。“清明时节,是火患多发期。我们一定尽全力守护好万家平安、森林安全。只要平平安安的,再苦再累,我们也值了!” (爱济南记者:刘华 摄影:刚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