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建设生态优美甘肃——2023年“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侧记 当前播报
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建设生态优美甘肃
——2023年“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侧记
放流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于晓明
一艇风驰过洮口,千岩壁立疑巫峡。六月的刘家峡,绿水映照青山,泛舟库区,潮平岸阔,烟波浩渺。
“一二三,放!”鱼盆倾倒,一尾尾鲢鱼、鳙鱼摆动着尾巴,顺着水流奔涌而出,撒欢儿游入水中。
6月6日,由省农业农村厅、临夏州政府主办的2023年“全国放鱼日”甘肃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在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水库举行。活动以“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现场向库区放流了鲢鱼、鳙鱼等鱼类200万尾。
2006年以来,我省连续举办200多次增殖放流活动,先后放流了大鲵、秦岭细鳞鲑、极边扁咽齿鱼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和鲢鱼、鳙鱼等经济鱼类近3亿尾,有效遏制了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维持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有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所倡导的‘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具体实践。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将修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翟自宏说,我们将立足甘肃省特殊区位和功能,把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努力筑牢黄河上游和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水生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养护水生生物资源,对于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我省注重发挥增殖放流的生态属性,以渔净水、以渔控草、以渔抑藻,降低自然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全力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同时利用水资源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增加优质水产动物蛋白的供给。
活动现场,展出了我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种类介绍、渔业法律法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共40张展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讲解展板内容和悬挂横幅等形式,广泛宣传《黄河保护法》《渔业法》和《甘肃省实施〈渔业法〉办法》等各类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