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消息:为何折叠屏手机仍受关注?
作者:文命 链接:/question/599730789/answer/30523208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得以前手机的形态各异,百花齐放。直板,滑盖,翻盖,有各种各样很酷造型的机器,你很容易就找到符合自己个性和喜好的那一款。
(资料图片)
直到苹果横空出世,一统江湖。智能手机变得前所未有的好用,这个世界变得前所未有的智能。代价就是手机形态变得前所未有的——无聊。
是的,全面屏时代到来之前还好,直板手机还能在屏幕尺寸,按键布局,整机ID、交互体验等地方卷出来些形态各异的东西,但现在所有人都是正面一整块屏幕,背面用相机模组和背板材质来挣扎着拼那仅有的一点点不同。
就连软件体验,在卷了这么多年之后,大家都大差不差了,你有我有全都有了。
内卷重地——拍照,透露着迷茫。你真的需要把夜晚拍成白天么?你真的希望为了塞进去1英寸的相机而牺牲手感么?当然,手机摄影一定会越来越好,计算摄影一定没错,但当内卷的路线最终变成,谁比谁拍的亮,谁比谁HDR的暴力,谁比谁底更大这条不归路之后,‘新鲜’这个词就已经不存在了。
今年就能预见到明年手机的升级是什么样子,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实。所以,手机换新时间在延长,全球手机销量在下滑。这个时候,折叠屏这个品类的出现,就像一潭死水中的一小下涟漪。让手机这个领域稍微有了一点新鲜感。
为什么安卓厂商押宝折叠屏?
根据IDC的报告,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创有史以来最大降幅,时隔10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再次回落但3亿以下量级市场。
与此同时, 中国智能手机的 ASP(年平均出货价格),一直保持同比增长。虽然 2022 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相比 2016 年的峰值减少了 %,但销售额只下降了 %。在 2022 年,中国市场 500 美金出货价格(相当于接近 4000 人民币的零售价格)以上的智能手机销量占到了总销量的 26% 以上,而在市场峰值的 2016 年,该部分的占比只有 11%。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和批发均价趋势,2012-2022
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
1.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进入存量竞争
2.智能手机市场唯一的出路在“高端化”。
再回过头来看安卓厂商做折叠屏这回事就不难理解了————在app应用越来越寡头化、高端化受阻等现实情况下,想把手机市场拉到下一个时代,激发消费者新的换机欲望,目前来看也只剩下“创新”手机形态这一条路了。
折叠屏对于安卓厂商的意义就是:短期内帮助厂商拉高售价上限,扩大高端手机市场的阵地,与苹果等竞品实现错位竞争。长期来看是帮助厂商卡位一个可持续投入的“新赛道”,伺机而动,通过量产引发质变
可持续
相比于一些昙花一现的手机发展路线。折叠屏路线已经经受了市场多年的充分考验,增量巨大。即便在2022年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下滑的背景下,折叠屏手机依然得到了逆势增长。并且相比于虚无缥缈的AR/MR路线,折叠屏方案是当下在成本和效果考量下相对靠谱的路线
硬件
折叠屏这两年在硬件层面的进步巨大,很多新材料技术都是第一次应用在手机上。在解决了轻薄化和可靠性后的一些探索技术更是可以反哺常规直板手机。现在阻碍普及的最大障碍大概是硬件成本了,但相信这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和体量增长而改变。等到折叠屏手机价格下探到超大杯直板机价位的时候,就是折叠屏普及之时。
差异化
在手机市场同质化的现在,直板手机的边际效应明显,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和换机欲望。屏幕形态的改变,满足了作为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追求利润的重点或许就是同质化和规模化,但用户的差异化需求也一定会反噬同质化
一个产品火不火,出货量是最基本的指标。 从去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看,折叠屏市场需求确实在不断增长,逐渐从伪需求向真风口演变。
同样来自DSCC的报告就指出,2022年二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4%至160万部,三季度出货量则暴涨140%,创下历史新高。作为核心零部件的折叠屏面板出货量大增,也侧面证明了折叠屏手机的火爆。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折叠屏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63%至660万片。
折叠屏手机的爆发,固然为一众厂商带来了新希望。
DSCC的报告就指出,得益于Galaxy Z Flip 4和Galaxy Fold 4等主力机型的强势表现,三星在去年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有望突破80%。在二季度,这个数据还只是50%。
(图片来自DSCC)
三星之所以能在折叠屏手机市场一家独大,除了拥有其他品牌无法比拟的先发优势之外,对供应链的超强掌控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早在2019年,三星就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并保持每年迭代新机型的节奏,目前形成了Galaxy Z Fold、Galaxy Z Flip和三星W三个完整的产品矩阵。其中,Galaxy Z Fold和W系列聚焦高端商务市场,Galaxy Z Flip则走时尚路线,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人群。
起步早也意味着上下游产业链不成熟,三星只能靠自己搭建供应体系。正因如此,三星这几年逐渐打造出了一套完整且技术壁垒相当高的折叠屏供应链。
比如三星内部孵化的面板供应商Samsung Display,去年三季度的折叠屏面板出货量就同比激增63%,市场份额接近90%。而在Samsung Display之外,其他供应商的折叠屏面板市场份额都不超过3%,和三星有天渊之别。
当然,如果将目光聚焦到国内市场,三星并没有优势。 反倒是华为、荣耀、OPPO和vivo等本土品牌在过去一年纷纷推出高端折叠屏手机,试图抢占高端市场份额。
IDC的数据就显示,去年上半年华为以%的占有率成为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霸主,紧随其后的是OPPO的%和三星的%。荣耀和vivo入局时间晚,前者最畅销的折叠屏产品是去年1月发布的Magic V,后者直到去年4月才发布 首款折叠屏手机vivo X Flod,产品矩阵单一,暂时还未成气候。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不过现在能看到这个工具也在朝着多元化发展。功能机时代它只是能满足人们通讯的需求,到后来三星w系列和威图等品牌问世,这个工具又被赋予了其他属性。而现阶段的折叠屏,也有属于她的一份特别属性,这就是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最特殊的地方。